导航切换

联系电话:
010-85868551

二维码

《长三角观察》刊载亚经协文章:融入长三角 推动一体化

日期:2021-02-21 15:10:30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太湖融合创新联盟”的发起者之一,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长三角发展部已经在江苏无锡挂牌一年有余。这是亚经协参与国家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亚经协自身发展的一 次重要布局。


一、策应国家战略 顺应时代要求


我国有超过80万的注册社会组织,其中在民政部登记的全国一级组织约有2300个。在这其中,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下文简称“亚经协”)是屈指可数的综合性、经济类、外向型的协会。上世纪90年代,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我国迟迟没有和韩国建交,但民间交往已经逐渐活跃起来。1993年,为从民间层面营造中韩建交的良好舆论氛围,推动中韩建交进程,外交部打算成立一个以中韩经济、文化交流为主要任务的协会,这就是亚经协的前身——“中韩经济发展协会”。此后,协会作为社会团体活跃在中韩经济、人文交流的前线,为后续工作深入推进 打下了基础。2008 年,首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日本福冈举行,会议签署并发表了《三国伙伴关系联合声明》。同时,设立中日韩自贸区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次年的三国领导人会议上,三方达成对自贸区设立进行研究的共识。为配合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丰富中日韩三方主体参与的各项交往事业,经过上级部门批示,2009 年“中韩经济发展协会”更名为“中日韩经济发展协会”。此后协会定期举办“中韩企业家合作展 望论坛”、“中日企业家合作展望论坛”、“中日韩杰出经济人论坛”等活动,从民间外交、经济交流的角度参与我国的对外交往事业。2016 年,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扩大对外交往范围,更好地落实“走出去”、“引进来”方针,经主管部门研究和上级部门批示,正式将“中日韩经济发展协会”更名为“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自此,协会完成华丽转身,对外交往的范围扩大到亚洲48 个国家和地区。到今天,在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中,亚经协作为全国一级社会组织建立起了一支强有力的队伍:百人规模的副会长团、45家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二级分支机构、10 处驻日韩、东南亚办事处。二十多年来,亚经协紧紧把握时代脉搏,策应国家战略,不断转型升级,保持了长久的活力与创造力。


2019 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将“一体化”和“高质量”作为发展的新要求,明确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响应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战略,2019年底,亚经协在无锡成 立长三角发展部,作为亚经协的“副脑”,从无锡辐射至江苏其他区域以及上海、 浙江、安徽,在长三角的地区开展统筹工作。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和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双重要求下,亚经协长三角发展部在国内疫情得到缓和情况下,考察调研了一批长三角地区的企业、科研机构、创新平台,在调研过程中大家达成对科技创新、融合发展重要性的共识,对于突破地理界限实现跨区域资源整合和要素融合提出来更高要求,“长三角一体化太湖融合创新联盟”的成立了,为亚经协长三角发展部策应国家战略顺应时代要求,进一步融入长三角,实现社团资源的优势互补和发展升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 对接区域资源,促进融合发展


如何从社会组织的角度策应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亚经协也在不断探索新模式,扮演新角色,借助二十多年来在长三角地区积累的地方政府资源和副会长单位资源,亚经协在不断探索中走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路径。


一是扬长避短,深度参与地方政府的开发开放工作。作为国内最早开展对外交流,特别是对日韩交流的协会之一,亚经协的一个优势是与日韩的地方政府及集团企业建立了深厚、稳健的关系。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具有明显的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是我国承接日韩投资的重点地区之一。将适合地域资源禀赋的优质日韩资源对接至长三角地区,促进资源合理、高效配置,是长期以来亚经协在长三角地区的工作重点之一,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是与无锡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对接工作。无锡市是我国民族工业和乡镇工业的摇篮,也是长三角中心城市之一。无锡国家高新区作为带动无锡市经济发展的排头兵,被誉为长三角的“日资高地”和“韩资板块”,具有工业基础好、产业配套齐全、发展理念先进等优势。亚经协与无锡高新区的合作始于上世纪90年代,在无锡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在无锡众多日韩资引驻落户过程中,亚经协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与无锡市高新区进行央企项目磋商对接


二是双核驱动,打造地方政府与社会团体携手联动的合作模式。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空间相邻,人文相通,产业发展上又有所差异,域内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分工特征。如何在一体化高质量新发展理念下,努力形成本省、市的优势产业,是长三角多个省、市重点思考的课题之一。据此,“协会+地方政府”在联手推进专类园区发展上进行合作,成为亚经协在长三角地区探索的另一个工作模式。一个例子是与江苏省盐城市的合作。盐城市位于国家沿海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两大战略的交汇点,大丰港位于江苏沿海中心位置,距上海港250海里,距韩国釜山港420海里,是盐城及淮河经济带面向东北亚地区的重要出海口。大丰港支线货运铁路、高铁 将陆续开通后,大丰港即将进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范围内。同时,盐城中韩产业园是三个国家级中韩产业园之一,作为优良港口城市,盐城市对外向型、临港产业有较大需求。经过长期沟通筹备,2020年10月,亚经协考察团赴盐城大丰港进行了为期三天调研,实地考察了大丰港码头及整个园区的产业配套情况,最终敲定建设“大丰港产业合作基地”的模式,这标志着亚经协与地方政府合作模式进入新阶段。在这种模式下,亚经协聚焦于临港型企业的引进,配合大丰港临港产业园建设,有针对性地引进一些适合大丰港区域条件的产业和企业。


大丰港考察


三是借智借力,协同非政府机构和市场主体融合创新。亚经协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抓手是与长三角地区的非政府机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商协会,以及各类市场主体等联合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帮助有需要的企业找到可以同行交流、相互学习、上下游对接的机会。比如,浙江省是我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是我国民营企业数量最多的省。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时强调,“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鼓励企业家扛起创造创业创新的时代使命,积极在危机中寻找机遇,亚经协与浙江省中小企业协会、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杭州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以“大变局、大机遇、大发展”为主题的第五届杭州全球企业家论坛。来自政府部门、学界、产业界约2000多人士,在十余场平行论坛中得以实现跨领域交流碰撞。分论坛以项目与资本对接为核心,通过大批项目签约,来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其核心就是将亚经协长期在国内外办会的经验移植于长三角地区,同时充分结合长三角地区资源禀赋,进行要素重新组合,凸显平台效应,实现“协会搭台、企业唱戏”的效果。


浙江100家特大企业综合服务联盟启动仪式


 三、以盟为约,优势互补,共谋发展


长三角一体化太湖融合创新联盟成立以来,亚经协也在积极思考自身应当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作为全国性的社团组织,亚经协在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资源。特别是在民营企业、使领馆对接、涉外资源方面有一定优势。作为联盟一员,在联盟的工作框架和目标下,应如何运用这些资源,协同联盟成员一起工作开展呢?


长三角一体化太湖融合创新联盟启动仪式


一是互通有无,把联盟建成学习交流的平台。联盟首批十家成员单位涵盖了科研院所、地方机构、工业园区、创新企业等主体,联盟作为平台为成员单位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和资源跨界合作的机会,盟内双向甚至多向合作大有潜力。亚经协具有的综合性、经济类、涉外型的多重属性,使之具备更为宽广的合作范围和更为灵活的合作模式。未来亚 经协长三角发展部将进一步同盟内成员对接,优势互补实现资源最优化利用。


二是牵线搭桥,把联盟建成开放合作的平台。作为社会组织,亚经协没有追逐盈利最大化的要求,同时具备较高的灵活度和公信力,往往成为减少政府和企业间谈判矛盾和制造合作契机的“粘合剂”。与此同时,积极借助联盟名片推动长三角地区企业“走出去”,也是亚经协长三角发展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未来工作中我们将以联盟成员身份,积极引导、协助长三角地区企业“走出去”,借助联盟智慧为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咨询服务,解决“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此过程中不断扩大联盟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三是大胆实践,把联盟建成融合创新的平台。长三角地区拥有在全国规模大、创新能力强、示范作用明显的政、企资源,是我国推进深层次改革、高水平协同开放的高地,也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争当世界一流创新型企业的据地之一。服务于提升长三角地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是联盟工作方向之一,这就对联盟搭建更高层次的创新平台提出了要求。亚经协未来需进一步发掘本组织的优质创新资源,特别是调动所辖创新发展类二级分支机构的资源,以及国内外值得信赖的创新合作伙伴资源,运用到联盟方案、活动中,不断在与其他成员的互动碰撞中 完善联盟建设,探索设计各类孵化方案,真正将联盟打造成为融合创新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