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切换

联系电话:
010-85868551

二维码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行业要闻

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构建路径

日期:2021-05-06 10:41:31

我国社会环境具有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横向流动规模大、行业组织不成熟等特点,职业教育具有经济性、市场性、职业性等特点。要突显认证体系的科学性与公信力,构建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则是专业认证发展的必然逻辑结果。

(一)确定多元化的专业认证主体
专业认证体系是否科学合理最终还需要认证主体的认可。长期以来,我国专业认证模式都是政府主导型,但显然这种模式不利于专业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涉及政府、高校、行业、企业等诸多利益相关群体,任何一方主导认证都难以做到绝对中立。因此,适应当前双高专业建设理念,转变政府角色定位,确定多元化、全方位的认证主体尤为重要。首先,政府角色职能由从前的“主导者”转变为“发起者”“引导者”和“服务者”,从干预式转向支持性的角色转型,充分发挥政府的权力和影响力,做好顶层设计,加强职业教育专业认证相关制度建设,完善政策法规,引导普及正确的专业认证观念。其次,高职院校在专业认证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承担认证主体责任,既是主动参与认证的申请者,也是接受认证的实施对象,改变“应试”心态,积极参与,充分发挥院校组织、管理、推动作用。再次,对接劳动力市场、满足产业需求始终是职业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目标,行业企业是职业教育专业认证主体不可或缺的一方,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对专业认证给予全力支持既是初衷也是目的,是职业教育专业认证的重要支持者和参与者。最后,引入第三方中介组织参与专业认证。打造独立的、专业的非官方认证组织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第三方中介机构是认证主要实施者,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辅助、协调政府、行业企业、高职院校等多方,对高职院校进行认证。专业认证动力源于市场,政府激发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公众、市场等多方位主体参与专业认证的积极性,促进不同利益群体的分工协作,形成自发的内生动力;各认证主体实施分工负责、分级认证、互联互认,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认证体系新格局。
(二)制定特色化的专业认证标准
认证标准是专业认证的基础,是保障专业建设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范式。伴随着高职百万扩招工作方案的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多样化发展是必然结果,我国职业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应坚持通用标准与专业标准并行,通用标准是所有专业认证基础,体现专业认证的普适性,而专业标准则反馈具体的专业特色,促进专业的个性化发展。一是以学生为中心。认证标准应紧紧围绕学生培养,关注学生的能力提升、个性发展和潜力激发。二是以结果为导向,反向设计专业标准。专业认证的最终目标是围绕人才培养结果,用人才培养结果反过来调整认证标准设计,促进认证标准持续改进发展,满足当前市场需求。
三是对接社会需求。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必须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广泛参考行业企业、用人单位意见,突出职业性和市场性。市场是人才培养结果的最好检验,专业标准制订必须重视专业输出结果的考核。四是着眼于专业特色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多样,具有如工学结合、双证制度、现代学徒制等不同于其他普通高等教育的特点,专业认证标准在满足专业基本条件外,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航海技术类专业属于交通运输工程类专业大类,但它又不同于传统铁路运输专业,在满足交通专业类的基本需求外,还应针对实际需求进行专业建设,给予专业更大的发展空间,将有限的资源效能最大化。
(三)建构科学合理的专业认证指标
认证指标是专业认证实施的具体化和操作化,在保障专业认证质量中发挥关键作用,直观反映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水平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性。对标目前国际流行专业认证标准,借鉴OBE理念,职业教育专业认证指标应体现高职特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原则,基于人才培养条件,以人才培养结果为核心,兼顾人才培养过程,厘清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三者的关系与评价机制。
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专业认证指标体系应包括专业基础条件、专业开发成果、人才培养过程以及人才培养结果四大模块。
1.专业基础条件
专业基础条件是保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要素,包括设备设施、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实训场地、实践基地等,它是保障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基础。当然,专业基础条件好并不意味专业质量好,它是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2.专业开发成果
专业开发成果是体现院校专业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如,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标准、教材、课程目标、课程体系、教学资源、课题研究、教学成果、教学管理制度等。专业开发成果反映着专业建设过程中投入的精力和创造的智慧,是高质量人才输出的重要保障,体现着专业实力。
3.人才培养过程
条件是结果的前提,但好条件是好结果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其关键在于实施过程,因此,人才培养过程必须纳入专业认证指标体系。人才培养所实施的活动过程以及为达成目标所投入的努力过程,充分反映着高职院校在专业发展中的态度,通常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服务、教学设计等具体要素。
4.人才培养结果
专业基础条件、专业开发成果以及人才培养过程都是为人才培养结果而努力,是保障高质量人才培养结果的必要条件。借鉴OBE以结果为导向的理念,人才培养结果是极为重要的专业认证指标,通常包括毕业要求、学习成果、专业对口率、专业就业率、用人单位满意度、工作情况、资格证书获取率等可量化指标。
另外,持续改进是一种周期性活动,也应纳入专业认证指标体系。包括专业要求有完善学生学习成果达成情况的评价机制,持续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估、记录,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整改结果等,并明确专业必须持续符合产业需求,以保障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打造动态性的专业认证程序


专业认证不仅需要科学合理的专业认证标准和指标,还应建立完整、严密的专业认证程序。我国职业教育专业认证程序应当扎根于行业实践,重视动态发展,灵活应对认证过程中出现的突发状况,保持持续改进状态。首先,专业认证标准和指标体系的建立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发展的。应邀请各领域的专业人员,包括行业企业技术专家、教育专家、高职院校资深专业教师等利益相关者全程参与制订认证标准、认证指标,以保证人才培养能对接当前市场需求,体现认证结果的权威性。其次,认证实施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是内部举证与外部评估并举,内部举证是基础,即高职院校先自评,提交举证材料和自评报告;外部评估由行业、企业、政府、相关专家等开展检查,以保证认证结果的客观性。二是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重视过程性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最后,坚持反向设计原则,认证结果反向设计专业认证标准和指标,不断调整和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动态性、循环性的职业教育专业认证生态系统。节选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年第2期